巧姐的结局是什么?分析红楼梦原著巧姐结局命运怎么样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深受朋友们的喜爱。特别是红学专家为之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一如探宝,更让红迷们为之着迷,无不陶醉在文学小说艺术之中。红楼梦巧姐的结局是什么?一直是红迷朋友们关注的话题且不断探寻。下面,李红祥聊文学结合曹立波老师的《红楼十二钗评传》之巧姐结局,为您分析红楼梦原著巧姐结局命运怎么样。

巧姐的结局

红楼梦巧姐的结局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 巧姐的结局正如所预示的,巧姐成了荒村野店里纺绩的美人。
  2. 巧姐的结局是步入婚姻,目前有板儿说、周财主之子说两种看法。
  3. 巧姐的结局另一种看法是巧姐被“狠舅奸兄”策划卖给藩王做妾。
巧姐的结局
巧姐的结局

巧姐的结局命运如何?

红楼梦巧姐是金陵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熙凤求她给女儿起名,刘姥姥得知王七月初七出生,便给了起了巧姐之名,并预言她的一生会因此名而遇难呈祥。

1、按照《红楼梦》第5回巧姐判词,其判词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和“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的配画,巧姐的结局命运是一生会遇难呈祥。

2、在《红楼梦曲》第十二支《留余庆》也是写巧姐的,其曲为“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曲意为因娘亲王熙凤偶积善德,接济刘姥姥,日后巧姐被狼舅奸兄所害时,被刘姥姥所救,算是王熙凤偶尔的积德,为女儿日后被救积了功。

巧姐纺绩
巧姐纺绩

巧姐的结局分析

1、巧姐结局正如巧姐的判词所预示的,巧姐成了荒村野店里纺绩的美人。

《红楼梦曲》第十首是写巧姐的,名为《留馀庆》。这支曲子,以巧姐遇难得救的生活经历,规劝世人修好积德,有寓劝惩的意义。“馀庆”,祖先“积善”而留给后辈的恩德。《易·坤》中有“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的说法。“阴功”与之意同,这里代指贾府和凤姐对于村妇刘姥姥的怜恤照顾。“乘除加减”,喻人生的消长盛衰。又一说指老天的赏罚丝毫不爽,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穹”即青天。“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意谓人生枯荣,皆由天定。《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道:“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清郑燮《瑞鹤仙·官宦家》亦是:“羡天公何限乘除消息,不是一家悭定。任凭他铁铸铜镌,终成画饼。”巧姐的母亲王熙凤的曲子中有“机关算尽”;姑姑贾迎春的灯谜中有“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凤姐聪明却被聪明所累,“反算了卿卿性命”;贾迎春的“算盘”终因“有功无运也难逢”而“打动乱如麻”。相比之下,巧姐要幸运得多。凤姐带给女儿的也并非完全是厄运,“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幸娘亲,积得阴功”,凤姐一生机关算尽,但对于刘姥姥所表现出的惜老怜贫,使得贾家在败落时“留馀庆,忽遇恩人”。从获得刘姥姥搭救的结局来看,巧姐还是享受到了凤姐所留之馀庆的。

2、巧姐的结局是步入婚姻,目前有板儿说、周财主之子说两种看法。

巧姐在小说结束的时候尚且如杜牧所云“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她的生命之花还刚刚绽放。她的结局不是走进坟墓,而是步人婚姻。有关巧姐的结局问题争论纷繁,归结起来,大致集中在对巧姐婚姻归宿的看法上。《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判词和后四十回的情节,都肯定刘姥姥解救了巧姐。但从哪里解救的,解救之后把她嫁给谁,在这里有两个环节还存在争议。

关于巧姐后来嫁给何人?巧姐的婚姻对象问题,目前有板儿说、周财主之子说两种看法。在前八十回的文本和脂批中,都曾透露巧姐和刘姥姥有缘、和板儿有缘的信息。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甲戌本有回前批云:“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周瑞家的领着刘姥姥和板儿进贾府,小说借助刘姥姥的视角,表现了“贾琏的女儿”住所之金贵:

周瑞家的听了,方出去引他两个进入院来。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作者在此调动了刘姥姥的嗅觉——“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视觉——“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以及她的动作表情——“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走过堂屋,东边便是“大姐儿睡觉之所”。小说采取了限制叙事的方式,小姐的房间并没有让刘姥姥一饱眼福,但是在香气扑鼻、金光耀眼的氛围中,贾琏夫妇对“大姐儿”的娇生惯养,可见一斑。蒙府本在此有一条批语:“不知不觉先到了大姐寝室,岂非有缘?”刘姥姥初到荣府,虽然没有正面接触大姐儿,但从她的门前走过,“点头咂嘴念佛”,也牵起了彼此的情缘。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巧姐与板儿争抢香柚佛手,庚辰本的脂批亦指出:“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在此,脂批只强调了佛手的指点迷津之意。其实“佛”与“福”音相近,在民间,佛手与桃子、石榴组合成“福寿三多图”,含有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寓意。所以在大姐“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的正文处,庚辰本的夹批为:“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这条伏线似为千里姻缘。按此思路发展下去,巧姐最后的归宿应是乡野田园。她依靠自己的双手,享受着牧歌般的生活,实践着秦可卿所托之梦中“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的梦想。也许在曹雪芹看来,经历了空空色色,是是非非,只有回归自然,才能真正做到“豪华落尽见真淳”。

小说后四十回为巧姐做了这样的命运安排:贾赦病危,贾琏去见最后一面,贾府剩下贾芸和贾蔷等人理家。“狠舅”王仁、“奸兄”贾芸,以及贾环等将巧姐私聘予外藩,幸得刘姥姥相救,阴谋未能得逞。第一百十九回写巧姐由刘姥姥做媒,提的是“家财巨万,良田千顷”的乡村富翁周氏,而且郎君“生得文雅清秀,年纪十四岁,他父母延师读书,新近科试中了秀才”。这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结果。后四十回中刘姥姥把巧姐介绍给周财主之子,则对前文的细节照应不够。

是否按后四十回的写法,巧姐的悲剧命运便削弱了呢?如果前八十回中写了巧姐与板儿佛手、香柚的姻缘,但长大后巧姐没有和两小无猜的板儿成婚,却由刘姥姥充当媒人把巧姐许配给周财主家。情与礼的矛盾冲突,导致了门当户对与青梅竹马的对立。这样,从当时社会现实出发,对巧姐的婚姻归宿的描写,也不乏启发意义。时人眼中的喜剧,恰恰是作者笔下的悲剧。较为遗憾的是,后四十回只强调了刘姥姥的侠义,却忽略了巧姐的情感。

3、巧姐的结局另一种看法是巧姐被“狠舅奸兄”策划卖给藩王做妾。

关于巧姐被拐卖到哪里,目前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她被“狠舅奸兄”卖入烟花巷。理由是《好了歌》中有“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一句,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说:“依我底揣摩,是指巧姐。”小说第六回写刘姥姥面对凤姐“只得忍耻说道”,甲戌本有眉批道:“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批语中所言刘姥姥后“招大姐之事”,也是因为有“忍耻之心”,有人认为此“耻”应与招纳了“流落在烟花巷”的女子有关。但此说法的证据还不够直接和充分。

这件事在后四十回中描写较为详细。巧姐少年经历了家业的衰败,独尝凤姐之果报,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拐卖。对于“狠舅”王仁,凤姐的过失在于要强护短,没有看出他“无耻忘仁”的本质,反而对其包庇纵容,最终带累了亲生女儿。至于“奸兄”贾芸,虽然后人对其存有疑惑,认为他毕竟受过凤姐的提携之恩,不应恩将仇报,但不可否认的是,凤姐的这种提携是在贾芸受过她的压制后,用借来的银钱屈膝奉承讨来的。贾芸对于这段经历估计是难以释怀的。后四十回中写巧姐被卖这一情节的缘由时,对于王仁和贾芸之于巧姐的感情变化,处理得比较到位。如在第八十八回中描写贾芸的心理活动:“人说二奶奶利害,果然利害。一点儿都不漏缝,真正斩钉截铁,怪不得没有后世。这巧姐儿更怪,见了我好像前世的冤家似的。真正晦气,白闹了这么一天。”初步透露出他对凤姐的不满和对巧姐的厌恶。在第一百十四回凤姐出丧时,王仁也因银钱利益关系而“嫌了巧姐儿”。到第一百十七回,他们的这种情感趋向得到了进一步表露:

众人又喝了几杯,都醉起来。邢大舅说他姐姐不好,王仁说他妹妹不好,都说得狠狠毒毒的。贾环听了,趁着酒兴也说凤姐不好,怎样苛刻我们,怎么样踏我们的头。众人道:“大凡做个人,原要厚道些。看凤姑娘仗着老太太这样的利害,如今焦了尾巴梢子了,只剩了一个姐儿,只怕也要现世现报呢。”贾芸想着凤姐待他不好,又想起巧姐儿见他就哭,也信着嘴儿混说。还是贾蔷道:“喝酒罢,说人家做什么。”那两个陪酒的道:“这位姑娘多大年纪了?长得怎么样?”贾蔷道:“模样儿是好的很的。年纪也有十三四岁了。”那陪酒的说道:“可惜这样人生在府里这样人家,若生在小户人家,父母兄弟都做了官,还发了财呢。”众人道:“怎么样?”那陪酒的说:“现今有个外藩王爷,最是有情的,要选一个妃子。若合了式,父母兄弟都跟了去。可不是好事儿吗?”众人都不大理会,只有王仁心里略动了一动,仍旧喝酒。

在策划将巧姐卖给外藩的阴谋中,除了“狠舅奸兄”,后四十回还加人了贾环这一“劣叔”的戏份,也顺乎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有其合理之处。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一节写道:

贾环本是一个钱没有的,虽是赵姨娘积蓄些微,早被他弄光了,那能照应人家。便想起凤姐待他刻薄,要趁贾琏不在家要摆布巧姐出气,遂把这个当叫贾芸来上,故意的埋怨贾芸道:“你们年纪又大,放着弄银钱的事又不敢办,倒和我没有钱的人相商。”贾芸道:“三叔,你这话说的倒好笑,咱们一块儿顽,一块儿闹,那里有银钱的事。”贾环道:“不是前儿有人说是外藩要买个偏房,你们何不和王大舅商量把巧姐说给他呢?”贾芸道:“叔叔,我说句招你生气的话,外藩花了钱买人,还想能和咱们走动么。”贾环在贾芸耳边说了些话,贾芸虽然点头,只道贾环是小孩子的话,也不当事。恰好王仁走来的说道:“你们两个人商量些什么,瞒着我么?”贾芸便将贾环的话附耳低言的说了。王仁拍手道:“这倒是一种好事,又有银子。只怕你们不能,若是你们敢办,我是亲舅舅,做得主的。

从以上文本可见,贾环只是出于对凤姐的忌恨,又苦于无钱,寻了摆布巧姐的由头,至于具体行动还是王仁、贾芸所为,仍应合了判词的预示。正如清代张新之的评点所言:“直出巧姐。环主而不主,仍归主于贾芸,而总于王仁,故目录曰‘舅兄’以出环入芸。”但是无论如何,巧姐是无辜的,她只是做了自己母亲的替罪羔羊。上述可见,后四十回谈论这件事时还细述了前因后果。

以上是《巧姐的结局是什么?分析红楼梦原著巧姐结局命运怎么样?》的全部内容,欢迎关注李红祥聊文学,共享文学小说艺术之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784.html

(0)

猜你想看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博主

联系博主

184-xxxx-1020

在线沟通: QQ交谈

邮箱:2807972287@qq.com

公众号
公众号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