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惜春才华如何?与其他裙钗相比她算不算大观园中的才女?

在《红楼十二钗评传》中,曹立波老师讲解了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等等。聊文学经过对其重新整理,为您解析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贾惜春,内容包括贾惜春身份、外貌、情感、才华及贾惜春结局,让您对他有一个由表及里的全面了解,那么,贾惜春的情感世界如何?为什么用一个“冷”字来描述贾惜春?下面聊文学为您分享如下:

贾惜春才华
贾惜春才华

贾惜春才华

与其他裙钗相比,贾惜春算不得大观园中的才女。林黛玉那婉转的诗韵与琴音,贾探春那精湛的绣工与书法,似乎都很少与贾惜春那双纤纤素手结缘。然而论起画画,贾惜春却是出类拔萃的,有限的诗作也透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首先看贾惜春的画功。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提议让惜春画大观园行乐图,点出了贾惜春的绘画才能。戚序本回前评道:“两宴不觉已中秋,惜春只如画中游”,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四姑娘的画技。但随后作者却藏起了笔墨,文中再未出现贾惜春如何构图、如何着墨的细节描写,单在第四十二、四十八、五十、五十二回中安排众人去惜春房中看画,暗写作画工程的耗时耗力。

惜春作画的主观态度和客观效果值得注意。与贾探春对书法的态度和抄写作品相比,贾惜春对待绘画的热情远不如贾探春。小说第四十二回作者通过贾惜春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对话,表现了惜春作画之事在心理和物质准备方面的尴尬。先看与黛玉的对话:

黛玉忙拉他笑道:“我且问你,还是单画这园子呢,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在上头呢?”惜春道:“原说只画这园子的,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了园子成个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像‘行乐’似的才好。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

从贾惜春的答话里可知,首先,她对绘画并不情愿。“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可见一斑。其次,她对绘画并不擅长。“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可见她并非刻意推辞,而是对画园子这样的巨作确实为难。再看贾惜春与薛宝钗的对话:

(宝钗道)“还得一张粉油大案,铺上毡子。你们那些碟子也不全,笔也不全,都得从(重)新再置一分儿才好。”惜春道:“我何曾有这些画器?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再有,不过是两支着色笔就完了。”宝钗道:“你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只是你也用不着,给你也白放着。如今我且替你收着,等你用着这个时候我送你些,也只可留着画扇子,若画这大幅的也就可惜了的。今儿替你开个单子,照着单子和老太太要去。”

后边的情节是林黛玉嘲笑薛宝钗“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从开设的材料单子,足见宝钗对绘画的内行。而从缺少“粉油大案”,“碟子也不全,笔也不全”,以及颜料只有四样等信息来看,惜春对这项绘画工程的准备可谓捉襟见肘。

进入绘画阶段后,贾惜春的积极性也不高。第四十八回写中秋之后“展眼已到十月”,因香菱作诗痴迷,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于是大家“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读者借此视角,可看到惜春的工作状态:

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这一回集中写香菱学诗,颇具励志的意义。但拿惜春绘画的“乏倦”和香菱学诗的着魔状态相比,惜春的懈怠尽在不言中。秋去冬来,半年过去了,惜春绘画的进展如何呢?第五十回写“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又到“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引出贾母一行人去惜春的画室看画:

(贾母)说:“你四妹妹那里暖和,我们到那里瞧瞧他的画儿,赶年可有了。”众人笑道:“那里能年下就有了?只怕明年端阳有了。”贾母道:“这还了得!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贾母下了轿,惜春已接了出来。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早有几个人打起猩红毡帘,已觉温香拂脸。大家进入房中,贾母并不归坐,只问画在那里。惜春因笑问:“天气寒冷了,胶性皆凝涩不润,画了恐不好看,故此收起来。”贾母笑道:“我年下就要的。你别拖懒儿,快拿出来给我快画。”

贾母希望惜春“年下”完工,了解惜春进度的人们讥笑道“只怕明年端阳”才能画好,工期将延迟半年的时间。故贾母提出“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的质疑,并催促惜春:“你别拖懒儿,快拿出来给我快画。”从八月到腊月,半年间惜春在绘制《大观园行乐图》的过程中,“乏倦”和“拖懒儿”,应是常有的事。

我们再看看贾惜春对“画”的情缘。赏雪联诗的第二天,贾母又亲嘱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画去,赶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罢了。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小说写贾惜春的反应是:“惜春听了虽是为难,只得应了。一时众人都来看他如何画,惜春只是出神。”从“为难”到“出神”,读者可以想见惜春绘画进度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还有一件事,是不无寓意的,即惜春赶走贴身丫鬓入画。也可以说,惜春的本心是无意于画的。作者似乎在用“入画”的反义来写惜春“出画”的意愿。

贾惜春描画大观园情节并非以展现惜春才华为目的,否则半路就不必再杀出个薛宝钗,向众人讲授绘画之道了。于整部小说而言,惜春绘制的是大观园的极盛之景、众女儿的极乐之情,将美好的情景留于画卷之中本身即有纪念、怀念以至于悼念的味道,仿佛预示着终有一天这园子将会破败,其中的美人也将随之香消玉殒,对通篇主旨有隐喻的作用。于惜春自身而言,一笔一笔地画下来,仿佛把世间极富极贵的生活都亲历一遍。从积极告假到收画停笔,再到望着画只是出神,她似乎从这些万紫千红的色彩中悟出了万事皆空的真谛。程甲本绣像诗词评惜春,题为《藕榭》:“漫道扫眉班马,休论傅粉荆关。解识名园是画,居然拾得寒山。”

先看前两句诗。“扫眉班马”与“傅粉荆关”,都借用典故,写惜春这位擅长绘画的名媛。“扫眉”,画眉。唐代司空图《灯花》:“明朝斗草多应喜,翦得灯花自扫眉。”这里以画眉指女子。“班马”,此处指班固和司马迁的并称。《晋书·陈寿传·论》:“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扫眉班马,应指有文才的女子。“傅粉”,抹粉,修饰打扮。“荆关”,五代后梁的画家荆浩和关仝(一作穜)。荆浩擅长山水,为一时名家。关仝从荆浩学画,有出蓝之誉。后世论画者,多以荆关并称。宋代梅尧臣《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诗:“山水树石硬,荆关艺能至。”傅粉荆关,涂脂抹粉的画家,应指长于绘画的女子。

后两句诗值得注意,与惜春的志向与归宿相关。表面上看,“拾得”和上句的“解识”都用作动词,惜春从画中“解识”了名园色空,“拾得”了禅心悟性。其实“拾得”应该当名词解读,这里寒山、拾得是唐代两位诗僧。寒山住天台的翠屏山,拾得隐居国清寺,彼此友好。相传寒山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的化身。明清时佛教有寒山拾得,道家有和合二仙的说法。

这首六言体诗,三句都是两位名人的并列,从班马、荆关,到拾得寒山,由对名园之画的解识,到对寒山拾得的向往。概述了贾惜春描画大观园,因色见空、看破红尘的过程,小诗典故跌出,含蓄蕴藉。

贾惜春身边丫鬟们的名字也是颇具意蕴的。惜春的贴身丫鬓名为入画,还有彩屏,屏即屏风或屏条的简称,指成组的画幅。两个丫餐之名合起来为“画屏”。表面上看起来迎合了四小姐的闲情雅趣,实则透出几分淡淡的哀愁。唐代杜牧的诗《秋夕》有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宋代秦观在《浣溪沙》中也写道:“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尽管古人的诗词中写的是闺中愁思,但在愁云缭绕中,我们仿佛看到贾惜春在古佛海灯前跪拜的孤独身影。

其次看贾惜春的诗才。《红楼梦》中贾惜春的诗作很有限。只有元妃省亲时,她也参与了试才题诗,针对“文章造化”的匾额,赋了一首七绝,此外就是元宵节以海灯为谜底制了一首灯谜而已。大观园诗社兴起时,贾惜春居于藕香榭,遂得雅号“藕榭”,但因“本性懒于诗词”,而做了副社长,主管誊录监场。

单论《文章造化》一诗,几乎没有新奇之处。若与迎春、探春二人的诗作对比分析,倒是能品出些许味道。元春省亲时,她手书匾额、对联后,又写了《题大观园》一首绝句,然后命众姊妹也各题一匾一诗。贾迎春的匾额是“旷世怡情”,诗曰:“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贾探春的匾额是“万象争辉”,诗曰:“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到了四小姐贾惜春,她的匾额便是上文提到的“文章造化”,她写的四句诗是:“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这三首皆非佳作,却都从某一角度体现了作者的性情。迎春、探春二人善用“有我之境”,贾迎春的“羞题”与其沉默懦弱的性格相吻合;贾探春素来志高气傲,作起诗来自是“何惭”。唯独贾惜春起笔辽阔,纵观千里,一览四方,通篇不见“小我”,只爱创造化育万物的天籁造化,颦笑皆在山水云雾之中,一展“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绰约风姿。

以上是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贾惜春的才华的全部内容,欢迎继续欣赏贾惜春身份、外貌、情感及贾惜春结局之内容,欢迎与聊文学一起共享文学之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761.html

(3)

猜你想看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博主

联系博主

184-xxxx-1020

在线沟通: QQ交谈

邮箱:2807972287@qq.com

公众号
公众号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