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结局为什么那么惨?《聪明累》说的是王熙凤的结局吗?

在《红楼十二钗评传》中,曹立波老师讲解了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等等。聊文学经过重新整理,为您解析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王熙凤,本人物介绍内容包括王熙凤身份、容貌、情感、才华及王熙凤结局,让您对他有一个由表及里的全面了解,那么,王熙凤结局为什么那么惨?《聪明累》这首词说的是王熙凤的结局吗?

王熙凤结局
王熙凤结局

王熙凤结局

在《红楼梦曲》中,写王熙凤的一首名为《聪明累》,即: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曲名“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的聪明,使得他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导致他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饱尝飘渺孤鸿的幽独之苦,所以他满怀感慨地希望儿子不要太聪明,以免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熙凤也恰恰是“被聪明误一生”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紧扣题目,说王熙凤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计掉了。“机关”,指心机、阴谋、权术。宋代黄庭坚《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明代洪楩编《清平山堂话本》卷二《张子房慕道记》:“张良即便题诗一首:…使尽机关争名利,魂离魄散做骷髅。”这里,“卿卿”,本为夫妻间的爱称。《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后亦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呢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此句有疑问。“死后性空灵”,从唯物的角度讲,“死去元知万事空”,并无性灵可言。凤姐的心虽已操碎,但她仍有未了的情愫,使凤姐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她到死都牵挂着的女儿巧姐的命运。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此言贾府的由盛到衰凤姐难辞其咎。“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从小生于权势显赫的王家,自幼当男孩抚养,到贾府后因才干过人而被重用。她标致的模样,深细的心机,使她几年间大权在握,炙手可热。她虽然对上讨好贾母,对下呵护宝玉,呕心沥血地操持着大家族的运转,但终因利欲熏心,而导致了败家之势。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此言王熙凤枉费心机,梦幻破灭。“意悬悬”,指时刻劳神、忐忑不安的精神状态。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者,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表现出十足的权欲和贪欲。无论是为家族,还是为私利,她都费尽了心机。然而,一个“枉”字,如黛玉的情一样,风姐之欲也“心事”虚化了。

“荡悠悠”,结合元春的曲子“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可知,凤姐最终命丧黄泉。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既是凤姐的命数,也是大家族的末路。当一座红楼倾倒的时候,凤姐的生命烛光也燃尽了最后一滴。她在大观园中极力彩显繁华,最终却未能免掉“一场欢喜忽悲辛”的悲剧下场,也只能“叹人世,终难定”。与元春的词曲意境相似,王熙凤的曲子也有从荣华归于散落的意味。元妃娘娘曾作爆竹的灯谜,蕴含“一响而散”之意;凤姐也曾讲过聋子抬炮仗的笑话,最后抖开的包袱“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也是一语双关。

关于王熙凤的结局,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论调。

先看一百二十回本,在后四十回对凤姐的刻画,以及对她归宿的叙写。

后四十回强调因果报应。王熙凤恃强逞能,贪婪成性,终于体力不支,心虚神衰,常在日里、梦里有死神相扰、冤魂缠绕。第九十三回“水月庵掀翻风月案”一节写道:“凤姐本是心虚,听见馒头庵的事情,这一唬直唬怔了,一句话没说出来,急火上攻,眼前发晕,咳嗽了一阵,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第一百零一回写她看到“贾蓉的先妻秦氏”,责备她“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于东洋大海了”,自己“脚下不防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犹如梦醒一般,浑身汗如雨下。虽然毛发悚然,心中却也明白”,凤姐恐怕落人的褒贬,连忙爬起。后四十回这些描写,意在表现恶有恶报,与前面凤姐的贪婪成性,谋财害命“不怕阴司报应”的言行,构成讽刺。

后四十回对前文的照应有些只在语言上。尽管在情节的设置上,也考虑到对凤姐判词和《聪明累》曲子,以及前文内容的呼应等方面的问题。如第八十三回,写周瑞家的将歌儿词“算来总是一场空”说溜了嘴,

“忽然想起这话不好,因咽住了。凤姐儿听了,已明白必是句不好的话了”。又如对可卿托梦的回应,第九十二回凤姐对贾琏说:“我已经想了好些年了,像咱们这种人家,必得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才好,或是祭地,或是义庄,再置些坟屋。往后子孙遇见不得意的事,还是点儿底子,不到一败涂地。”这番家业问题的长远之计,王熙凤其实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去做。她之所以导致“一败涂地”的结局,恰恰是忘了可卿的临终嘱托。

后四十回写王熙凤的重头戏是掉包计。她先是极力倡议金玉良缘,第八十四回写:

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烟缘,何用别处去找。”贾母笑问道:“在那里?”凤姐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接着积极促成贾宝玉和薛宝钗定亲。第九十回写凤姐吩附众丫头们严守秘密,她说:“你们听见了,宝二爷定亲的话,不许混吵嚷。若有多嘴的,提防着他的皮。”这里暗含的意思是不能让黛玉知道。第九十七回在“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场戏中,王熙风扮演了主要角色,因为薛宝钗一直被蒙着盖头,贾宝玉处于痴呆状态,因此最活跃的人便是凤姐了。她欺骗宝玉说:“林妹妹早知道了。他如今要做新媳妇了,自然害羞,不肯见你的。”

又说,“你好好儿的便见你,若是疯疯颠颠的,他就不见你了。”以至于宝玉“巴不得即见黛玉,盼到今日完姻,真乐得手舞足蹈”。小说夸赞“凤姐的妙计百发百中”。她又去安顿潇湘馆,让众人“不必走大门,只从园里从前开的便门内送去,我也就过去。这门离潇湘馆还远,倘别处的人见了,嘱附他们不用在潇湘馆里提起”。从李纨的心理活动可知,“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害了黛玉。第九十九回写贾母笑谈中的责怪,“猴儿,我在这里同着姨太太想你林妹妹,你来怄个笑儿还罢了,怎么臊起皮来了。你不叫我们想你林妹妹,你不用太高兴了,你林妹妹恨你,将来不要独自一个到园里去,隄防他拉着你不依。”可见宝玉与宝钗结婚一事,在后四十回中是王熙凤一手操持的,这似乎把王熙凤导致家族悲剧的成分淡化了,而只是全身心地投入掉包计的设置和实施之中,几乎成了婚姻爱情悲剧的直接导演者。

后四十回写凤姐是病逝的。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时,风姐曾昏死过一回。“先前圆睁两眼听着,后来便一仰身栽到地下死了”。又写她“面如纸灰,合眼躺着”。这些情态,后来她死时并没有详写,可谓互补性的文字。第一百十四回才写“王熙凤历幻返金陵”,作者写“琏二奶奶的病有些古怪,从三更天起到四更时候,琏二奶奶没有住嘴说些胡话,要船要轿的,说到金陵归人册子去”。后来从宝玉的视角得知“琏二奶奶咽了气了”。贾琏的态度是“手足无措,叫人传了赖大来,叫他办理丧事”。自己“手头不济,诸事拮据,又想起凤姐素日来的好处,更加悲哭不已,又见巧姐哭的死去活来,越发伤心”。可见贾琏后来并没有休妻,对凤姐的不幸还很难过,这对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有所忽视。

后四十回写王熙凤的诗是照搬唐人的。第一百零一回“散花寺神签惊异兆”,凤姐去散花寺求签,得了一个“上上大吉”的签,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凤姐惊异于“古人也有叫王熙凤的”,此事未免过于偶然。更出乎意料的是,签底下的一首诗写的是:“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后两句与唐代罗隐的诗作《蜂》几乎相同,罗诗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机械照搬古人诗句的现象在前八十回中是较为罕见的。

程刻本之外,从脂批中可以知道原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

一是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狱神庙是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她被关的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等事被揭露。如第十六回“弄权铁槛寺”之后,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庚辰本上的脂批指出:“如何消缴(檄),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此处的“造业”即造孽。还有“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甲戌、己卯、庚辰、戚序)等。淹留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眉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二是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这当是她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第二十三回的正文“怡红院的穿堂门前”,庚辰本上脂批曰:“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戚序本同)。三是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私藏的多姑娘头发之事时,戚序本写道:“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庚辰本最后两句作“后文遗失后过脉也”)头发是一个导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部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四是回首惨痛,短命而死。第四十三回凤姐生日,尤氏对平儿说:“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庚辰本的脂批写道:“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

王熙风是《红楼梦》中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要从风月宝鉴的两面去看,“须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戚序本第十二回脂批)。凤风姐的强悍与眼泪相伴,她在背负“拈酸”“毒辣”等罪名的同时,也在吞咽、咀嚼着自己酿成的苦果。“酸凤姐”“凤辣子”,两种滋味合并成一位女强人的辛酸。读者既要看到她的美貌和才千,也要看到脂粉香浓背后的凄惨,以及作者对男性社会的失望和责难。

以上是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王熙凤结局的全部内容,欢迎继续欣赏王熙凤身份、外貌、情感、才华及王熙凤结局之内容,欢迎与聊文学一起共享文学之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718.html

(0)

猜你想看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博主

联系博主

184-xxxx-1020

在线沟通: QQ交谈

邮箱:2807972287@qq.com

公众号
公众号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