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十二钗评传》中,曹立波老师讲解了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等等。聊文学经过重新整理,为您介绍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贾迎春,本人物介绍主要内容包括贾迎春身份、外貌、情感、才华及贾迎春结局,让您对贾迎春有一个由表及里的全新理解,那么,贾迎春性情品质什么样?为什么说贾迎春是“无意苦争春”的人?李红祥聊文学为您分享如下:

贾迎春的性情品质
贾迎春是一个“无意苦争春”的人,她的情感世界似乎没有任何主动的追求。她常要面临许多被动的指责、苛求、欺凌,乃至同情,也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提醒。但贾迎春每每以不变应万变,手捧《太上感应篇》而置若罔闻。
让弟妹同情的二姐姐。在贾府尚未婚嫁的子女中,贾迎春的年龄最大,按理她应该有长者之风,让弟弟妹妹有靠山的感觉。但事实恰恰相反,她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似乎有很大差距,做事反不如贾探春、贾宝玉等人成熟。
贾探春对贾迎春的事感同身受。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风”一节,贾迎春的累丝金风被奶妈拿去赌钱,贾探春来帮她论理说:“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的也是一般,他说姐姐就是说我。”又说:“如今那住儿媳妇和他婆婆仗着是妈妈,又瞅着二姐姐好性儿,如此这般私自拿了首饰去赌钱,而且还捏造假帐折算,威逼着还要去讨情,和这两个丫头在卧房里大嚷大叫,二姐姐竟不能辖治,所以我看不过,才请你来问一声:还是他原是天外的人,不知道理?还是谁主使他如此,先把二姐姐制伏,然后就要治我和四姑娘了?"贾探春联系到“物伤其类”,“齿竭唇亡”的道理,把二姐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既反映出探春的精明和仗义,又显示出贾迎春的软弱无能。
贾宝玉对贾迎春的出嫁写诗抒怀。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要出嫁了,邢夫人将迎春接出了大观园,宝玉很扫兴,“每日痴痴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又听得说陪四个丫头过去,更又跌足自叹道:‘从今后这世上又少了五个清洁人了。’”他天天到迎春往日居住的地方徘徊瞻顾,见草木摇落,似在追忆姐姐。面对“塞落凄惨之景”,贾宝玉信口吟成一首诗:“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借紫菱洲一带的塞落之景写凄凉之情;第三联写人而不见人,以“棋”喻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抒发依依惜别的手足情。宝玉对大姐贾元春的省亲和回宫似乎都没有动容,他对贾迎春这番手足之情可谓情真意切。迎春出了阁,宝玉的心情是失魂落魄的。书中写“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们一处,耳鬓厮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眼前又不能去一望,真令人凄惶迫切之至”。
《红楼梦》前八十回,未婚女子的订婚、出嫁,贾宝玉都很惆怅。一个是邢岫烟,很贫寒,来大观园和贾迎春住在一处,宝玉为她订婚而感慨“绿树成荫子满枝”。姐妹中首先出嫁的是贾迎春,宝玉非常伤感,为此而作诗,为此而生病。从亲疏关系上看,宝玉应该更在乎元春,但事实上,元春省亲时宝玉反而心不在焉。第十六回贾元春的晋封与秦钟的死相继发生,让宝玉高兴不起来。贾元春的赏赐,因为自己和林妹妹的不一样,也让他不快。让宝玉上心的人有三类:第一类是可爱的人,林黛玉、晴雯、秦钟应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可亲的人,贾迎春、贾探春之类;第三类是可怜的人,如香菱、平儿等。迎春在宝玉的心中除了骨肉亲情,恐怕还有怜悯之心,所以他对二姐姐分外牵肠挂肚。
自顾不暇的二木头。贾迎春木讷老实的特点似乎是众人皆知的。贾琏的小厮兴儿说:“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
《红楼梦》写人物个性鲜明,又往往无独有偶地加以映衬。排行在二的姑娘都软弱、口讷,像贾迎春是“二木头”,尤二姐也是“心痴意软”;三姑娘都刚强,贾探春像带刺的“玫瑰花”,尤三姐也十分刚烈。
贾迎春平素好静,连史湘云的“淘气”“爱说话”她都嫌闹。藕香榭吃蟹,共题菊花诗时,“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贾迎春可以说是一位娴静的淑女,但她在书中非但无人欣赏,反而招致指责,甚至受人欺负。这里有外界的原因,也不乏贾迎春性格的弱点。鸳鸯抗婚,王夫人受了委屈,“迎春老实,惜春小”,只有贾探春走进来赔笑向贾母说情。薛宝钗接济邢岫烟,其实贾迎春是有责任的,因为岫烟是和她住在一起的。可是这位“二木头”竟然没感觉,幸亏薛宝钗知道:“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且岫烟为人雅重,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他自己尚未照管齐全”,也就谅解了贾迎春,暗中接济邢岫烟。贾迎春的表现,不仅令亲威朋友漠视,就连邢夫人对她也很失望。虽然不是亲生,但看到贾探春那样顾及王夫人,邢夫人其实很嫉妒。第七十一回写邢夫人的心理活动:“前日南安太妃来了,要见他姊妹,贾母又只令贾探春出来,贾迎春竟似有如无,自己心内早已怨忿不乐,只是使不出来。”她对迎春不像探春那样受重视而失望。终于有一天,向迎春挑明了。第七十三回写邢夫人训斥贾迎春:“我想,天下的事也难较定,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人们曾趁机恭维邢夫人:“我们的姑娘老实仁德,那里像他们三姑娘伶牙俐齿,会要姊妹们的强。”
的确,从邢夫人到邢岫烟,贾迎春都无暇顾及,甚至侍奉自己多年的司棋被撵,她也无济于事。第七十七回写司棋实指望迎春能死保赦下的,可是贾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不能做主。司棋哭道:“姑娘好狠心!哄了我这两日,如今怎么连一句话也没有?"迎春只能含泪与棋作别:“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罢。”主仆一场,贾迎春这番话很让司棋寒心,“司棋无法,只得含泪与迎春碴头”。贾迎春真的很绝情吗?从伤心的泪水来看,她不是无情,而是无能。
受奴仆欺负的懦小姐。贾迎春最尴尬的事莫过于作为主子,却遭到下人欺负。第七十三回写“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之所以出现欺负到迎春“头”上的事,主要原因是“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奶妈获罪,她的子媳王住儿媳妇向迎春发难,“也明欺迎春素日好性儿”。本来拿了主子的东西,却反咬一口说她们倒贴了贾迎春等人。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怒打王善保家的,并训斥道:”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从贾探春的话中可知迎春房里的下人们因她的“好性儿”,已胡作非为惯了。
《红楼梦》中的公子小姐有两个人对主仆纲常有所违背。一个是贾宝玉,一个是贾迎春。贾宝玉因为“情不情”而泛爱,所以能让晴雯斯扇子而换得一笑,能去袭人的家中探望——迎春的懦弱似乎也有理论根据,那就是她在纷乱的争吵中“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口中常说着“罢,罢,罢"以息事宁人。《太上感应篇》这部书的内容以劝人为善居多,托名为老子之师太上,宣扬因果报应。比如书中写道:“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告诚人们若想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书中还列举了诸善与众忌条文,作为趋静避恶的准绳。迎春机械地想象因果报应,无原则地发善心。难怪黛玉说她:“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却笑道:“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况我哉。"所问非所答,贾迎春并没有理解林黛玉的意想。程甲本绣像上配有诗词,写贾迎春的《菱洲》是这样四句:“菱洲亭畔水紫洞,泪浸阅干空自哀。底事闲愁挥不去,一篇《感应》却疑猜。”“底事“即何事。“一篇《感应》”指《太上感应篇》,此诗在乾隆五十六年首次刊出,反映出当时人对迎春形象的解读是很深入的。
以上是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贾迎春的情感的全部内容,欢迎继续欣赏贾迎春身份、外貌、才华及贾迎春结局,聊文学愿与您一起分享文学之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