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在新评红楼梦书中,对红楼梦每一回目和章回都进行了耐人寻味的解读及点评,细读津津有味,令人叹为观止,深受红迷朋友们的欢迎。为了使您有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聊文学网为您分享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批注感悟赏析解读,希望您喜欢。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赏析解读
本回回目诸本一致。
上句:“金兰契”“金兰语”,分指深挚的友情投合和挚友间的知心话。与第四十二回回目中“兰言”一词出处同,《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气味)如兰。”这是说,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结成了诚挚的友谊,互相剖白自己的真心话。
下句:林黛玉在一个秋风秋雨的傍晚,为排遣内心的苦闷而吟成了《秋窗风雨夕》一诗。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赏析感悟
众姊妹到凤姐处,与她谈两件事:一是诗社要凤姐做“监社御史”;一是惜春画园子,东西不齐全。凤姐一听就明白,是向她这个总管财物的人伸手来了。有贾母之命,她当然不会拒绝,但还是说了两车打细算盘的话。李纨提起昨日平儿挨打,要替她“打抱不平”,凤姐当众赔不是,是对上一回的回应。
赖嬷嬷为其“奴才秧子”的孙子得以升州官,要摆酒,来请主子们赏光,此是插曲。她教孙辈别忘了起家不易,有句话颇受评说者注意:“你哪里知道那‘奴才’两字是怎么写!”
薛宝钗探望林黛玉,一来就直接对其病症和疗效提出自己不同于太医的看法,没有半句虚语客套。因为对医理知识有充分的自信,所以也不怕代太医出主意:“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这才说到吃燕窝。总是尽量把自己提出的建议的道理说透。这实在比礼节性地探望病人,讲几句宽慰病人的好话,真诚多了。
林黛玉是个聪明人,对自已病情的深浅也心里有数,只是在疾病外,精神上也还有压力,总觉得自已孤苦伶仃,是无依无靠来投奔贾府的。平时什么用度都得花人家的,因贾母宠爱,已被一些人嫉恨,现在怎么可以为养病再出新花样要吃燕窝呢?黛玉自尊心很强,不愿讨嫌,不愿背地里被人说不知进退。宝钗听了黛玉的倾诉,有的放矢地将她的顾虑一一消除,说是“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这是真诚的许诺,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就连燕窝的来源,也为她妥善解决了:将家里有的送来,以免惊师动众。这样真诚相待的态度,能不教黛玉感动吗?薛宝钗是个封建时代的淑女,没有叛逆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影响很深,但在她身上同样可以找出许多优点来。
在这次“互剖金兰语”的情节中,黛玉的自省自责态度,也同样让我们感动:“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如此坦诚、直率、勇敢地向宝钗承认自己的错误,真是大难得、太令人钦佩了!她的心地竟像水晶般的透明、洁净。这就是林黛玉特别可爱可敬之处。。
从此,钗黛间的矛盾基本上消除了。这恰好证明作者无意将她俩描写成情敌的关系,虽则在此之前,多心的黛玉常有一些猜疑,言语间时时流露出醋意。同时,她们之间真诚友谊的建立,使造成黛玉悲剧另有原因,显得更可信了。
黛玉作《秋窗风雨夕》诗,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不平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病魔缠身和对昔日因多心而招致烦恼的深自悔恨,使她加重了精神负担,是她消沉的原因。
《秋闺怨》《别离怨》或《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并不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何况,此时林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语是用不上的。所以,“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只能是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倒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宝玉获罪、拘留于狱神庙不归,因而与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宝玉就进来了。黛玉先说宝玉打扮得像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评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可知作者的宿命观念根深蒂固,并不只是警幻册子判词、红楼梦曲及“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回才有。
至此本回结束,您对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批注感悟赏析解读有何读后感想,欢迎关注聊文学网,一起交流文学心得。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