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史湘云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红楼梦中几次做诗她都名列前茅!

红迷朋友们,大家好!前面,曹立波老师在《红楼十二钗评传》中为我们讲解了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让我们对她们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曹老师将会为大家介绍红楼梦人物史湘云,包括史湘云身份、容貌、情感、才华及她的结局,通过大量的事例与详细的分析,让我们对金陵十二钗第五位史湘云由表及里将有一个更加清晰而完整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审美鉴赏。

史湘云国画图片
史湘云国画图片

史湘云才华

湘云身上有宝钗的大气,也因仕途经济问题劝过宝玉,被宝玉同样斥责为“混账话”。然而性情亲宝钗,才思却亲黛玉。她能说出和宝钗一样的话,也能写出和黛玉一样的诗。湘云身上有黛玉的才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红楼梦》中几次作诗、行令、填词、联句,史湘云的诗词都名列前茅。

海棠组诗,湘云夺魁。白海棠和韵二首,比前人都多。作者让黛玉和宝钗的诗各有千秋,宝玉和李纨又各有所好,一个喜欢黛玉的“风流别致”,一个喜欢宝钗的“含蓄浑厚”。却众口一词,称赞湘云的诗,可见作者对湘云诗才的青睐。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湘云的两首《咏白海棠》是: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于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整体看来,湘云的诗作于“风流”“含蓄”之外,多了一种随和旷达,如“也宜墙角也宜盆”:同时也不乏孤寂与感伤,如“花困喜洁难寻偶”的诗句,以及“风月”“泪痕”等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钗黛诗风的“兼美”。

湘云咏絮,诗社填词。第七十回回目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因为湘云见柳絮飞舞,偶用《如梦令》的词牌写成小令,从而引发诗社成员填词,这不能不归功于湘云的别出心裁。小说写:“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词调是《如梦令》,其词写道: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湘云作毕,“心中得意,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看了,又来找黛玉。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兴致勃发,鼓动黛玉起社填词,遂有后来众人的柳絮词,虽然宝钗因“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临江仙》而令“众人拍案叫绝”,黛玉因“粉堕百花洲”而被众人赞其“缠绵悲戚”,但湘云的词也被评价为“情致妩媚”。

中秋联诗,湘云即景。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写贾府中秋赏月,黛玉和湘云来到凹晶馆,二人联诗,联了二十一韵之后,湘云与黛玉被池中一只大白鹤吓了一跳,湘云颇受启发,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后来黛玉经过冥思苦想才对出“冷月葬花魂”,湘云也拍手称赞,“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与黛玉的“半日”思索相比,湘云的妙手偶得要敏捷得多,因为“寒塘渡鹤”是稍纵即过的,与“冷月葬花”的静美相比,湘云的诗句因富有瞬间的动感而显得难能可贵。

曹雪芹借才女黛玉的语言和情态表现了湘云的诗才,可谓正面烘托。林黛玉“又叫好,又跺足”的动作描写,“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的语言描写,从多方面反映了她对史湘云妙手得佳句的赞扬,而湘云对黛玉巧妙的回应也反映了两人在诗才方面的相互欣赏。无怪乎脂砚斋曾在评价香菱时,说到“风流不让湘、黛”等话,在文采风流上将“湘黛”并提。

至此本文结尾,我们对红楼梦史湘云之才有了一个更加清晰而深刻的理解,继续品读史湘云的身份湘云之貌湘云之情湘云结局,欢迎您关注聊文学网。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390.html

(0)

猜你想看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博主

联系博主

184-xxxx-1020

在线沟通: QQ交谈

邮箱:2807972287@qq.com

公众号
公众号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