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迷朋友们,大家好!前面,曹立波老师在《红楼十二钗评传》中为我们讲解了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让我们对她们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曹老师将会为大家介绍红楼梦人物贾探春身份,通过大量的事例与详细的分析,让我们对金陵十二钗贾探春由表及里将有一个更加清晰而完整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审美鉴赏。

探春的名字,探春的出生季节,都在讲述着春天的故事,但与元春迎春不同的是,她在春三月中所处的是仲春。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她出众的文采与才干,她高远的志向与理想,都在春光中生长着。虽然是庶出,但她千金小姐的派头十足。与迎春、惜春相比,她给人的印象可谓“秋爽斋”中的一个字一“爽”。在贾府四春中,贾政的两个女儿皆非等闲之辈,元春赐住大观园,为宝玉和姐妹们提供了一个物质场所:探春倡议办诗社,使大观园成为一座精神乐园。探春的特点用宋代词人宋祁《玉楼春》的一句词来描述,即“红杏枝头春意闹”。
探春身份
贾探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在第四位,居于《红楼梦》的两位女主人公林黛玉、薛宝钗和元妃之后,在贾府的小姐和少奶奶中位列第二。探春的排位值得思考,因为如果序齿的话,按元、迎、探、惜的长幼顺序,探春应在迎春之后;如果按正庶论,元春、惜春是正出,而迎春、探春都是姨娘所生,借春义应往前排。现在探春紧随她的皇姐之后,一定与她的身份有关。按照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也成为王妃。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探春掣签,上面是一枝杏花,红字写着“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签上的注释是:“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这虽然是闺中游戏,但每个女子所得花签上面的文字似乎也在描述各自的性格和命运。“日边红杏倚云栽”是唐代高蟾的诗《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中的句子,全诗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科举落第的作者在前两句表达了对考中的向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失意的心情。从天上地下的对比来看,“日边红杏倚云栽”是十分显赫的。清代洪昇《长生殿》第七出《倖恩》中,写杨贵妃“邀殊宠,一枝已傍日边红”,“日”在此比喻皇帝,显然这枝花已经开到皇帝身边去了。
又根据舒氏《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记载:“乾隆五十五、六年间,见有抄本《红楼梦》一书。或云指明珠家,或云指傅恒家。书中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则指忠勇公家为近是。”(见袁枚《随园诗话》)程甲本是乾隆五十六年冬至刊行的,而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红楼梦》没有正式出版之前的抄本阶段,读者对书中所写的王公贵族便十分感兴趣,而且纷纷加以索隐。我们姑且不去追究哪一家才是小说的本事,但不要放过一条与书中文字相关的信息,即“书中内有皇后,外有王妃”,皇后与王妃与元春、探春可以对应。可见,早期抄本中曾有探春嫁为王妃的情节安排。
贾探春是谁的女儿
贾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的女儿,有一个同母胞弟贾环,但更欣赏其异母兄弟贾宝玉。赵姨娘身份卑微,人品鄙贱,常使探春在庶出的难堪面前雪上加霜。所以,她只认王夫人是自己的母亲,只认王子腾是自己的亲舅舅。
探春的名字也与她的生日有关。虽然因姐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取名元春,她也从了“春”字,但她的名字本身也另有意蕴。“探春”一词指春初作郊外之游,意谓探望春光。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探春):“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探春生在三月初三,是传统的上巳节。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已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拨除,去宿垢疢,为大洁。”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这里提到两个三月三的风俗,一个是“曲水流觞”,古时候人们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解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前面,谁即取饮,叫做“流觞”,也叫“流杯”。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另一个风俗是“修禊”,人们在上巳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做“修禊”,即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写:“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上述可见,探春生在这样一个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踏春祈福,充满诗情雅趣的日子。杜甫《丽人行》也曾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元春、探春去掉共同的“春”字,元、探似乎也含有状元、探花的意味,极言小姐才华出众品位不凡。
贾探春判词
小说第五回对探春判词的描述是: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先看画面上的人物和景物。大海的背景十分开阔,一条大船也显得尊贵而有气势。然而,在这样阔朗的环境中,却上演着别离的悲剧。船上是将要远行的女子,从她“掩面泣涕之状”来看,应属于长久而且遥远的别离。在封建社会一个闺秀与亲人这样的别离莫过于远嫁,所以这幅画描绘的是探春远嫁时的离别场景。放风筝的两人是谁?有人认为是赵姨娘和贾环,似乎并不准确。如果说风筝在比喻探春,那么放飞她的两个人一定是为她这桩婚姻做主的人,无论探春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她都必须服从,故而这两个人只能是贾政和王夫人。小说第二十七回,探春给宝玉做鞋,宝玉担心赵姨娘和贾环有想法,而探春却说:“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这里的老爷、太太指贾政和王夫人,《分骨肉》曲中有“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这里的爹娘也应是贾政和王夫人。
再看四句诗。“才自精明志自高”,这句赞叹探春的才华和志向。两个“自”用在名词后、形容词前,即主谓之间,应做副词,具体可解释为本来、自然、当然等。这样的句式,《红楼梦》中还有香菱的《咏月》诗“影自娟娟魄自寒”,还可追溯到李清照的著名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虽然“自”从语法上看当副词较为合适,但在语义上还应兼有“自己”的意思,含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寓意。也就是说探春精明的才华和高远的志向虽本来就有,但无人赏识。
“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感叹探春的命运,说她生不逢时,时运不济。“末世”,指一个历史阶段的末尾时期,王熙凤的判词中也有“凡鸟偏从末世来”,这里指贾家这个百年望族的末尾时期。“运”指时运、运气。“消”指减少或消失,苏轼《前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运偏消,合起来也可以用描写香菱命运的词语来解释,即“有命无运”。
“清明涕送江边望”,这句是画面内容的延伸,描述了探春远嫁时亲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愁情。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称为三月节,在阳历的四月四、五或六日。清明节在民间有踏青扫墓的习俗,唐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名句。《红楼梦》第五十八回也写了清明祭扫以及藕官烧纸等情节。曹雪芹在写探春的时候,曾两次写到清明。除了判词,第二十二回探春的谜语也写了清明的别离。宝玉的亲姐姐元春是春节生,元育节来:探春是上巳节生,清明节走。在构思中是刻意的安排,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千里东风一梦遥”,与风筝的比喻相呼应,写了探春的归宿既高远又飘忽不定。“千里”和“一梦遥”,形容探春所嫁之处离家遥远,乡情只在梦境中。“东风”,是让风筝飘荡的根源所在,她满腹的乡愁只能化作对东风的怨恨。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四春的谜语都与命运相关,探春写的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猜出是风筝,探春笑道:“是。”贾政觉得“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在上元佳节作此是“不祥之物”。对照探春的风筝诗,可以加深对这句判词的理解。
至此本文结尾,我们对红楼梦贾探春身份地位有了一个更加清晰而深刻的理解,全面了解贾探春阅读前面介绍探春之貌、探春之情、探春之才、探春结局如何,欢迎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