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在新评红楼梦整套书中,对每一个章回故事情节都进行了不同的深度解析和经典评点,反复品读,津津有味,令人百读不厌,深受广大红迷朋友们的欢迎。为使您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深刻理解,聊文学网为您分享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批注感悟赏析解读,希望您喜欢。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析解读(100字以上)
此回回目各本一致;故事情节也较集中,没有别的事穿插其间。上句是写贾瑞一而再地去找凤姐寻欢,而落入其所设陷阱之中的经过。下句是写贾瑞受此淫念之害而得病求治,却不愿遵道士须看风月宝鉴反面之嘱,终于到死不能觉悟。
红楼梦第十二回赏析批注
贾瑞是被凤姐害死的?还是他自寻死路?很值得深思。作者并没有讳言凤姐手段的厉害,所以回目标一个“毒”字。但如果以为这是说她的心肠毒如蛇蝎,存心要害死贾瑞,恐也未必。她发现贾瑞如此无耻,确有过“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的想头,但这种气愤的心理反应并不足为据,为人一向平和的平儿也说:“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账东西,起这念头,叫他不得好死!”所以,如果贾瑞知耻而止或知难而退,也就不会有以后的事了。可他偏贼心不死,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寻凤姐。第一次小施惩罚,只在穿堂里关他一夜禁闭;谁知他痴迷不醒,“凤姐因见他自投罗网,少不得再寻别计,令他知改”。从客观叙述中,可见凤姐本意,不过是“令他知改”。
贾瑞若想逃脱厄运,最后机会是跛足道人给他的一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的镜子;如果他能遵照道人嘱咐,不照正面而只照背面,他还能死里逃生。可是他的本性决定他必然只愿去“正照风月鉴”,所以他死定了。“风月鉴”是作者的比喻,其寓意从小到大都适用:对贾瑞来说,他迷恋于淫乐,把向他招手的死神当作凤姐,把坟场骷髅看成了温柔乡。镜子也一样照见可卿之死,故下回开头有“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一诗。孔梅溪曾将“风月宝鉴”题作此书的书名,脂砚斋则解说为“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在贾瑞之死情节中反复批出宝镜为此书设喻的用意,还感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这与第八回中“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句又相通。这一来,所谓“风月之情”,便越出男女私会的狭义,而扩大为对风月繁华生活的眷恋了。
有些红学迷,以为“风月鉴”作为全书的比喻,正面是小说中描写的情节,背面则隐藏者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可怕故事。这是完全误解了作者的本意。
研究者已注意到秦氏之死与贾瑞之死,在情节安排上有些矛盾:风姐在那年腊月初二探望秦氏时,秦氏已病危,包括棺木等一应“后事”已在准备。其时贾瑞已来探听过凤姐多次,直到他陷相思局再至病死,历时一年多,并无片言只语提及秦氏病况,甚难理解。直到贾瑞的丧事完,才接上“再讲这年冬底——”叙秦氏之死。二者不知孰前孰后,若谓贾瑞之死在前,则秦氏这一年如何成了谜团;若谓秦氏之死在前,则其后是办丧事、出殡等大事,并无空隙可安插贾瑞事。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删秦氏“淫丧”改为病死情节过程中,尚未及将文字、细节安排妥当所致。
至此告一段落,对新版红楼梦第十二回赏析解读有何读后感想,欢迎关注聊文学网,一起交流文学心得。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