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元春身份地位是什么?金陵十二钗排在多少位?

红迷朋友们,大家好!前面,曹立波老师在《红楼十二钗评传》中为我们讲解了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薛宝钗,让我们对她们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曹老师将会为大家介绍红楼梦人物贾元春的身份、元春之貌元春之情元春之才元春结局,通过大量的事例与详细的分析,让我们对金陵十二钗薛宝钗由表及里将有一个更加清晰而完整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审美鉴赏。

元春的名字,贵妃的身份,随她而来的是说不尽的太平气象,道不完的富贵风流。因为有了她,十二钗中多了一位“穿黄袍的”美人;因为有了她,贾府与皇宫建立起联系;因为她要回娘家,宁荣二府外平添了一座省亲别墅;因为她的一道口谕,宝黛钗等有了一处展现青春和诗情的场所。元春的特点用陆游《钗头凤》中的一句词来描述,即“满城春色宫墙柳”。

红楼梦贾元春身份
红楼梦贾元春身份

元春身份地位

贾元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在第三位,仅居《红楼梦》的两位女主人公林黛玉薛宝钗之后,在贾府的小姐和少奶奶中位列第一。元春贵为皇妃,在红楼裙钗中的地位最为显赫。她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宝玉的姐姐,她令“光彩生门户”,像唐代的杨贵妃一样成为家族的骄傲。

元春为什么叫元春

元春的名字源于她的生日。小说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的对话中,雨村曾说女儿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是落人俗套,冷子兴解释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馀者方从了‘春’字”。这里告诉读者元春生日的来历,也告诉读者贾府另外三位千金的名字,是随其长姊而带有“春”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春合在一起,构成了原、应、叹、息的寓意(见甲戌本侧批),共同抒写了对各自青春的嗟叹和伤悼。

贾元春工笔国画
贾元春工笔国画

红楼梦第五回元春判词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元春的判词是十二钗判词中争议较大的一首。画面上两件物品从谐音的角度看,“弓”与“宫”音同,当指词中的“宫闱”;“香橼”是一种植物,“橼”与“元”音同,香橼挂在弓上,意指皇宫中的元春。此外,透过表层意思,还可以看到作者塑造元春形象,在众金钗中设置一位后宫女子,在千红一哭的悲剧旋律中增添了宫怨音符,所以“弓”和“橼”的深层意蕴也可以理解为“宫怨”,以表达宫中元春的宫怨之情。

再来看四句诗。

“二十年来辨是非”,这句从年岁的角度写元春的成长和她努力的结果。“二十年来”,有人认为是指元春在宫廷生活的时间;有人认为是元春入宫时的年龄。笔者认为应指元春省亲时的年龄,也可以说是她被晋封为贵妃的年龄。如果按《红楼梦》中红楼故事的纪历推算,第二回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人宫作女史去了”,这里告诉我们宝玉七八岁的时候,元春入宫。她人宫那年应多大呢?据清代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记载,当时挑选八旗秀女的年龄要求是“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例”。薛宝钗上京准备入选宫中“才人赞善”时的年龄应是十四岁左右。因而,元春人宫时也应为十四至十六这个年龄,她比宝玉大七八岁。到元妃省亲过后,宝玉等入住大观园,作了几首即景诗,第二十三回写一些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所以,建成和入住大观园时宝玉十二三岁,与元春人官的第二回相比,已经相隔五六年。当年十五岁左右的元春此时恰好二十来岁。“辨是非”,指懂得世事人情,即第五回宝玉所见的一副对联所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不喜欢这两句,但这却是常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难以达到的境地。元春做到了这一点,才在二十年中接连创造了“因贤孝才德”被选中,又因“贤德”被晋封的佳绩。

“榴花开处照宫闱”,这句从季节的角度描述了元春的花样年华和辉煌成就。“榴花”,指石榴花。唐代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石榴花开鲜艳似锦,也被称为“榴锦”。古人还用“榴火”来形容石榴花色红似火,如元代曹伯启《谢朱鹤皋招饮》:“满院竹风吹酒面,两株榴火发诗愁。”所以,榴花是艳丽、红火的写照,无论是描述女性的容貌,还是称颂事业的火爆都较为形象。“照”字,则富有动感地表现了榴花似火的热烈景象。“宫闱”,后妃居住的地方。此句指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之事。她让贾府成为“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呈现出“烈火烹油”般的繁华。

“三春争及初春景”,此句脂砚斋的侧批是:“显极”(甲戌本),从月份的角度突出了元春的领先地位和尊贵气象。“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也指贾府中元春的三个妹妹,即迎春、探春、惜春。“争及”:甲辰本、程甲本皆作“怎及”。宋代柳永词中常有“争”作副词,与“怎”用法相通,如《八声甘州》:“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清代纳兰性德词《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红楼梦》第十四回写凤姐协理宁国府时“待要回去,争奈事情繁杂”。这里的“争”同“怎”,两者意思相同,可以理解为怎么赶得上。“初春景”,孟春之初的景象,即元春的荣耀。其实,三个妹妹中探春生于三月初三,惜春更晚,而迎春似应生在立春那天,也是可以争春的。然而元春生于大年初一,俗称“元日”,就是吉日的意思。所以,她所占据的春光是无人可比的。

“虎兔相逢大梦归”,这句从时辰的角度概述了元春省亲游园回宫后的寂塞之感,也暗含宫怨之情。“兔”字存在版本差异。“虎兔”,己卯本、梦稿本作“虎兕”:而甲戌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舒序本、甲辰本、程甲本皆作“虎兔”。作“虎兕”解释时,“兕”注释为“犀牛类的猛兽”,虎与兕两种猛兽相逢,借以比喻两派政治势力的斗争,而“大梦归”则指死亡,认为可能暗示元春死于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之中。作“虎兔”解释时,如一百二十回本第九十五回元春之死处写道:“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这里的“卯年寅月”指乙卯年的元月。显然,第九十五回把“虎兔相逢大梦归”写成“卯年寅月”元春薨逝。值得留心的是,“存年四十三岁”的问题。与前八十回元春年龄的信息,如十四岁进宫、五六年后晋封贵妃对照而言,时间跨度过大。而且,与后四十回中宝玉的年龄体系,即从元春省亲时的“十二三岁”到中举出家时的“十九岁”,共六七年的跨度相比而言,也是难以吻合的。有的学者把“虎兔”解释为甲寅年和乙卯年两年相交的时候。还有人认为康熙卒于1722(王寅)年,雍正元年为1723(癸卯)年,也是“虎兔相逢”,进而把元妃省亲看成康熙南巡的隐喻。此类从索隐角度解释“虎兔”的看法有很多。还有人从比喻的角度,认为在宫廷争斗中,恶势力如虎,而元春只是一只弱小的兔子。

元春判词这四句从逻辑顺序上看,第一句写了年岁,第二句写了季节,第三句是月份,从由大到小的顺序看,第四句应该是日期或时辰。虎兔,即寅卯,从日期上不好解释,从月份上按夏历纪月法,一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元春生在寅月初一,省亲在寅月十五,似乎都离卯月有距离。那么,从时辰上看,似乎可以解释通。“虎免相逢”:指时辰,寅时和卯时相交的时候元春从娘家回到宫中。《红楼梦》写元妃省亲时,在时间上描写十分精细。应该注意的两个时间点是“戌初才起身”,到“丑正三刻,请驾回銮”。24小时在古代被划分成12个时辰,与十二地支也相对应。

戌时是从19到21点的时间段,戌初应靠近19点;丑时是从凌晨1点到3点的时间段,丑正三刻大概是两点三刻左右,快到3点的时候。元妃在娘家只流连了不到4个时辰,大约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把来时“起身”后路上行走的时间刨除,可能只有五六个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元妃“请驾回銮”的时间是“丑正三刻”,等和父兄们、“娘儿们”依依惜别,再起驾回宫,大概要耗费一个时辰,所以元妃回到后宫时,应是寅时和卯时相交,即虎兔相逢的5点钟了。“大梦归”指梦醒时分回宫。元春游大观园,宛如《牡丹亭》中“游园”的春梦,而她的离去又恰似“惊梦”,是红楼一梦的结束。元妃正月十五省亲的场景,可以借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来表现其游园时繁华和热闹,也可以用这首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描述其回宫后的寂寥和冷落。

元春回宫后不久,在正月二十一派人给家里送去“一个灯谜儿”: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内心沉思的是“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娘娘为何送这样的谜语?以往每每从家运无常等宏观的角度去解释,如果把元春娘娘“幸大观园回宫去后”(第二十三回开头)的心境加以分析,这个谜团便可以找到较为贴切的谜底了。尽管第十九回写:

贾妃回宫,次日见驾谢恩,并回奏归省之事。龙颜甚悦,又发内帑彩缎金银等物,以赐贾政及各椒房等员。

但元春对父母亲人的眷恋从她“赐出糖蒸酥酪来”这一小事上不难领略到。这位久在深官的女子“梦里不知身是客”,在“一响贪欢”之后,才醒悟到片刻的欢愉和美好的梦境都已化为“一响而散”的“爆竹”。元春所作的灯谜已预示了个人与家族的好景不长。元春给贾家带来的不祥未必一定到她的失宠夭亡,甚至不必等到省亲后经济的亏空和一蹶不振,而是伴随着建园、游园的兴盛之音,曹雪芹便在元春的“归省”与“梦归”这一“游园”和“惊梦”的过程中插入了“盛筵必散”(第十三回)的序曲。

元春的身份既单纯又复杂,单纯在她是贾府玉字辈正出的长女,与迎春相比,她的父母、身世都清晰明了,也没有版本差异。复杂在元春的戏虽然不多,但对于小说主旨的揭示,对于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红楼梦》的悲剧故事主要由三层因素构成,即家族、人生和婚恋的悲剧。在家族悲剧中,元春是贾家兴盛的造福者;她既带来了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也成为由盛转衰的肇事者。在人生悲剧中,她是诗意人生的倡导者;她让宝黛钗等入住大观园,为其提供了吟咏青春和诗情的场所。作为凤藻宫尚书,她本人的睿藻之才和宫怨之情也为十二钗的命运之悲增添了色彩。在婚恋悲剧中,她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作为长女和贵妃,她对宝钗的偏爱,促使宝玉的婚姻向金玉良缘倾斜。所以,元春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兼有三重身份。

至此本节结尾,我们对红楼梦贾元春的身份有了一个更加清晰而深刻的理解,后面将介绍元春之貌元春之情元春之才元春结局介绍如何,欢迎阅读!

本文由李红祥博客网提供,节选曹立波老师《红楼十二钗评传》。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279.html

(0)

猜你想看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博主

联系博主

184-xxxx-1020

在线沟通: QQ交谈

邮箱:2807972287@qq.com

公众号
公众号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