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著林黛玉的结局如何?在第几回哪支曲子已说得清清楚楚!

林黛玉人生理念的主要内容一个是爱,一个是诗。她为爱而生,为还泪而死。她生来便与诗书为伴,她的死也充满诗情。王国维曾说,《红楼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黛玉之死当是《红楼梦》在主题和人物塑造上的创新。秀外慧中的美女过早地魂归幻境,从艺术角度来讲,读者的痛惜也恰恰是作者的欣慰。

红楼梦原著林黛玉的结局如何?在第几回哪支曲子已说得清清楚楚!
林黛玉结局

黛玉结局

太虚幻境的《红楼梦曲》“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十四支曲子中,首为引言,尾为结语,去掉首尾刚好是十二支,可对应正册中十二钗的命运结局。《红楼梦引子》交代这是一个“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开宗明义,指出婚恋悲剧在小说中的重要位置。下面两首曲子紧接着讲述“怀金悼玉”的具体内容。“金”代表薛宝钗,“玉”代表林黛玉。“怀”和“悼”两个动词内涵有别,“怀”指思念,被怀念者可以是在世的人也可以是辞世的人;

“悼”专指怀念死者,抒发哀痛。在这里,怀金指生离,悼玉指死别。因而,黛玉的死在曹雪芹的构思中是早有安排的。《终身误》和《枉凝眉》二曲,一般认为前者写宝钗,后者写黛玉。大体如此: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诚然,正如钗黛合写一首判词一样,率先演奏的《终身误》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终身误》的抒情主人公“俺”是贾宝玉,从他的视点出发,感叹宝钗的终身大事之误。可是每写一句宝钗,都要跟写一句黛玉。《终身误》中,“都道是金玉良姻”,写钗;“俺只念木石前盟”,写黛。“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写钗;“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写黛。“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写黛;“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写钗。从钗黛判词的交错描写来看,她们的《红楼梦曲》似乎也应该如此。在写宝钗的曲子中,有一半是伤悼黛玉,呈现出宝钗和黛玉一人一句的特点,足见黛玉在宝玉心中的位置。

《枉凝眉》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沿用《终身误》中“俺”的视角,依然写宝玉眼中的两个女子。“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可从男主人公与宝钗的无缘而遇,以及与黛玉的有缘无分来解读。如此看来,《枉凝眉》与《终身误》曲子一样,也是黛中有钗,钗中有黛的。《枉凝眉》的另一种解释是全曲感叹宝玉和黛玉之间木石姻缘的落空。“枉凝眉”的曲牌,写黛玉,因为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以“凝眉”写她的愁容。“枉”是徒然,白白地。“枉凝眉”与曲中的“枉自嗟呀”语义相同,都是徒劳伤感的意思。“阆苑仙葩”写黛玉,“美玉无瑕”写宝玉。“阆苑”是仙人的园林,也称“阆风苑”,见《列仙传》:“昆仑圃阆风苑有玉楼十二玄室九层,右瑶池,左翠水。”“仙葩”是仙花,苏轼的诗《次韵赵德麟雪中惜美且饷柑酒》云:“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小说中的黛玉被称为“世外仙姝”“神仙似的妹妹”,闲静时如“娇花照水”,都有仙葩的意韵。“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通过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矛盾,两个人的有缘无分,成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具体诠释。“枉自嗟呀”写黛玉的“莫怨东风当自嗟”;“空劳牵挂”写宝玉的“多情公子空牵念”——这句虽是写晴雯的,然晴雯是黛玉的影子。“水中月”和“镜中花”,无法逐一对应,综合来看是对空虚幻境的比喻。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尽管空灵虚幻,我们从小说中也似乎能找到与水月镜花相似的意境。如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诗的画面是:“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而黛玉的诗句有“冷月葬花魂”,镜花与水月已融为一体,构成凄清幽美的悲剧意境。“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那“绛珠仙子”因为得到“神瑛待者”甘露的灌溉,愿意随他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最后几句是对黛玉还泪过程的详细描述,也进一步照应了第一回所讲述的木石前缘的神话。

红楼梦原著林黛玉的结局如何?在第几回哪支曲子已说得清清楚楚!
林黛玉(戴敦邦红楼梦人物国画)

作者那样钟爱林黛玉,却为何让她过早死去?从小说结构来说,是爱情悲剧结局的需要;从人物塑造来说,是人物性格和形象的需要。也许黛玉的死和黛玉的美一样重要,对于她的整体形象来说,是一个“完美”的谢幕。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最喜欢的人先死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与妙玉“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结局不同。作者不想让黛玉这“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没有让她活到“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的时候。黛玉的结局,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让深爱黛玉的人们聊以宽慰。

黛玉的死因究竟是“掉包计”所致,还是“还泪说”的必然结果?清代的许叶芬在《红楼梦辨》中指出:“黛玉之死,莫不曰王熙凤死之也,贾母、王夫人死之也,而吾独曰死黛玉者黛玉也。…欲近而反疏,欲亲而转戚,兄鬲间物,不能掬以示人,此间日以泪洗面矣。”这段论述是从后四十回的情节谈起,提出通常把黛玉之死的直接原因归之于“掉包计”。我们姑且不论王熙凤、贾母、王夫人等人在宝玉的婚姻上舍黛玉而选宝钗的合理性问题,单就许叶芬“死黛玉者黛玉也”的论断而言,这位论者还是把黛玉之死的实质看得很透的。换句话说,林黛玉泪尽而逝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多思的性格、多病的体质。这是黛玉自己早已想到的:“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第三十二回)小说第九十七回安排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和“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两个主要情节,成为宝玉爱情故事的尾声和婚姻故事的序曲,可以说是《红楼梦》婚恋悲剧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回将钗嫁和黛死安排在同一时间,戏剧冲突感较为强烈,黛玉焚稿的情节也说明,诗歌与黛玉的爱情、黛玉的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黛玉临终时留下的半句话“宝玉,宝玉,你好”,现代标点本都在“你好”的后边加了省略号,较为直观地传达了黛玉欲言却止的情境,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那么,后边的内容是好狠心、好糊涂,还是好自为之,或是好好活着?从各种角度出发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第九十八回的回目“苦绛珠魂归离恨天”和“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在写黛玉之死时,照应了小说开头“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神话,使泪尽而逝与“还泪说”遥相呼应。在焚稿的过程中,黛玉有些失望,但在“魂归”之际,黛玉不应有恨,应该饱含着牵挂。许叶芬说得有道理:“死黛玉者黛玉也”,唯其不是外力,似乎更能展示悲剧的深邃意蕴。

至此结束之时,我们对林黛玉结局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接下来若想全面了解红楼梦林黛玉的身份黛玉之貌黛玉之情黛玉之才如何,请点击前面飘红的关键词!

本文节选曹立波《红楼梦十二钗评传》之部分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191.html

(0)
李红祥的头像李红祥博主

猜你想看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博主

联系博主

184-1001-1020

在线沟通: QQ交谈

邮箱:2807972287@qq.com

公众号
公众号
小程序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