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在新评红楼梦书中,对红楼梦每一章回都进行了耐人寻味的题解总评赏析,细读津津有味,令人叹为观止,深受红迷朋友们的欢迎。为了使您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原文有一个深度的阅读理解,聊文学为您分享蔡义江新评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赏析(红楼梦第67回赏析解读感悟批注),如下: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赏析 馈土物颦卿念故里 讯家童凤姐蓄阴谋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题目解析
本回回目与文字诸本差异分两大类:
一、杨藏、程高本为一类;庚辰本原缺,人民文华出版社1975年影印本用蒙府本配;蒙府本原也缺,又是据程甲本抄配的。回目作“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二、咸序、列藏、甲辰本为另一类,回目如本书所标;从存回目可知卞藏本亦属此类。目前排印出版的各种《红楼梦》本多用第一类。其实,细加此较,即可发现第二类文字虽较繁,总体上仍优于第一类,也当接近原作;第一类是经过后人不少删改的,删改得并不高明。所以本书采用第二类文字,出入处择要在有关注释中说明。
回目上句:薛蟠回家带了两大箱东西送给他妈和妹妹,除了家常应用之物外,还有许多江南苏州一带的土产、小玩意儿。宝钗将它分送给姐妹们。黛玉见了故乡之物,触动乡愁,十分感伤。
下句:小厮们泄露贾琏偷娶消息,被平儿闻知,告诉凤姐,于是叫来兴儿讯问,得知事情经过后,就独自盘算多时,想出一个狠主意来。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解读感悟
此回亦与第六十四回一样,是已卯、庚辰本所缺,被疑为后人补作者。抄本有缺属常见现象,何况是过录本,故后补之说不足信。唯此回文字不同版本差异甚大,确有后人改动痕迹,大体上可分繁简两类,目前整理出版的排印本多取简本,以为行文紧凑。其实,细加对勘,可发现繁本更接近原作。这一点已在题解中说了。因文字差异而关系最大的,是后半回中对凤姐形象的描写,读者自行比较即知。
薛蟠回家带了两箱货物给母亲和宝钗。给宝钗的那箱,除了文具、化妆用品、香袋、扇子等外,是许多苏州特产的“碎小玩意儿”,如自行人、酒令儿,泥人儿等,她除自留一些外,都分送给大家,其中给黛玉的“比众人加厚一倍”。黛玉见到这些家乡之物,触动身世之感,流泪感伤,幸有宝玉前去相慰。宝黛共至宝钗处谢她馈赠,谈到黛玉的病,宝钗说这种病“最怕伤心”,时时点醒黛玉不幸的要害。赵姨娘因环儿也得了馈赠,逢人大夸宝姑娘,还特意拿赠物到王夫人跟前卖好;王夫人瞧也不瞧一眼,让地碰了一鼻子灰。
宝钗遣莺儿送东西到凤姐处给巧姐,引出见二奶奶“一脸怒气,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地说话,也不叫人听见”等语。这是情节转入凤姐闻知贾琏偷娶尤二姐消息的开端。但文章并不接叙下去,却先述袭人想去看望病后的凤姐“尽个礼”。有两段文字写袭人评事“公道”行事“周到”的,均被简本删去。也许是删节者以为袭人不该受此好评吧。袭人来至园中的文字,恐也因褒赞多或还嫌其过于枝蔓,也大部分被删除,以至于有的地方前后有了矛盾。凤姐见袭人后,虽心中有事而不露声色,仍殷勤相待,直至袭人离去。这不但写凤姐敬重袭人为人,也表现凤姐遇大事能沉得住气。简本删节后,也对凤姐形象的塑造有损。
关系最大的莫过于对凤姐“讯家童”一段的描写,繁本着重于“风姐蓄阴谋”,她生气而不动怒,静听兴儿述说,一次也不曾打断他的话。简本去掉回目中“蓄阴谋”字样,改成“闻秘事凤姐讯家童”,让凤姐不断发威喝骂,兴儿不断磕头求饶,还自打嘴巴,如戏台上之小丑然,把凤姐和在旁的丫头们都逗乐了。讲过程也是挤牙膏式的,问一句,答一句。大概篡改者以为这样文字才热闹好看,把凤姐写得性情十分浮躁。这些在本回的评注中都已有提及。
以上就是《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赏析(红楼梦第67回赏析解读感悟批注)》的全部内容,欢迎关注聊文学网,一起交流红楼梦赏析心得。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红祥博主编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地址:https://www.liaowenxue.com/1556.html